大家都知道,红军时期要是能做到军级干部,那真的是相当厉害,基本上能被封为开国上将呢。
要是在三个大军区都做过军级领导,那可真是少之又少,扳着手指头数,也就萧克和陈伯钧两位而已。
再说,萧克的地位比陈伯钧还要显赫一些,接下来咱们就一起瞧瞧萧克将军那传奇的一生吧。
萧克1907年在湖南省嘉禾县出生,他和林彪、粟裕年纪相仿。长大后,他考进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宪兵训练班,这训练班后来变成了黄埔军校的一个分校,所以萧克也算是黄埔军校第四期的学生,和林彪、刘志丹、张灵甫成了同窗。
萧克从黄埔军校学成出来后,打了北伐战争,参与了南昌起义,还紧跟着朱老总上了井冈山,是井冈山队伍里的老骨干了。
1931年,因为打仗打得特别出色,萧克被调去江西苏区做了中央红军第5师的师长,参加了对抗敌人的第三次大战。可惜啊,在那次战斗中萧克受了重伤,一颗子弹从他的左边胯骨穿过去,一直打到右腿根。这样一来,他就没法再指挥打仗了,只能去医院住了好几个月养伤。
那时候,红5师被编进了第22军,萧克被任命为第22军的军长。但因为萧克那会儿还在医院里,所以他其实并没有真正去上任。
萧克出院以后,情况有了新的转机,上面安排他到湘赣边区去当第8军的军长。没过多久,第8军就合并到了红6军团里,萧克也就成了军团长了。
因为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的围攻越来越厉害,红军只能想办法换个地方,得赶紧往西边找条出路。所以,萧克接到命令带着队伍往西走,这就算是长征的开始了。
1934年10月的时候,萧克带着的红6军团跟贺老总的红2军团碰头了,他们联手在湘鄂川黔这块地方建起了革命的大本营。
萧克带着红6军团和红2军团一起搞了个“湘西行动”,目的是帮中央红军转移打掩护。这一动,蒋介石就急了,只好把手里的兵力分开,从六个方向围攻湘鄂川黔根据地。这样一来,中央红军的压力可就小多了。
当中央红军踏上长征路的时候,红2军和红6军也在湘鄂川黔地区连连告捷,他们不仅没有损失力量,反而实力大增,士兵人数翻了一番,达到了两万多人。
1935年2月,遵义会议一完事儿,军委就给红2和红6军团发了电报。因为队伍越来越大了,得有个大家伙一起领导的机制,所以就打算成立个军事委员会的分部。他们选了贺老总当头儿,萧克、任弼时、关向应、王震他们几个呢,就当上了委员。
蒋介石再次聚集大量军队,对湘鄂川黔根据地展开了更大范围的进攻。鉴于当前情况,红2军团和红6军团也做出了转移策略的决定。
1936年7月2号,红2军团和红6军团来到了西康的甘孜,和红四方面军成功碰头。按照上面的命令,红2军团、红6军团再加上红32军,一起组成了第二方面军。这次,贺老总来当总指挥,任弼时做政委,而萧克则是副总指挥。
能当上方面军的二把手,那真的是相当厉害。那时候,红一方面军的二把手是彭老总,而红四方面军的二把手则是王树声,一位是元帅,另一位是大将。
萧克的故事到这里还没讲完哦,没多久,红四方面军的副总指挥兼31军军长王树声病得厉害,紧急情况下,萧克又被派去当了红31军的军长,这样他就在红军的三大主力里都至少当过军一级的领导了。
抗战全面打响后,红二方面军就变成了八路军的120师,萧克做了副师长,而那五位其他的师长和副师长,全都是元帅级别的大人物。
萧克有着那些超群的往事,让不少人为他没拿到更高的军衔觉得可惜,就算不当元帅,好歹也该给个大将的衔儿啊。
当然,萧克将军对这些并不太在意,他说道:“那么多战友为了新中国的建立,在战场上献出了生命,我其实早该在战场上牺牲了,所以评不评军衔,评什么样的军衔,对我来说都无所谓。”
说起来,还有位跟他差不多经历的陈伯钧,不过呢,他比起萧克来还是稍逊一筹。陈伯钧在红一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都做过军长,但到了红四方面军,就只做了军参谋长,因此,比起萧克还是差了一点点。
——想听听更多开国将军的传奇故事,不妨去历史客栈的专栏逛逛,那里有100篇讲述开国将帅的精彩文章。